儿子失踪14年户口注销,七旬妈妈有生之年想再见儿一面!警方相助母子团圆丨红星寻人

“14年了,我的孩子,你到底在哪……”这句话,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阿坝汶川县73岁王婆婆心头,五千多个日夜,未曾放下。今年9月,在一次走访过程中,汶川县公安局水磨派出所民警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于是展开查找。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询,民警查找并核实了王婆婆儿子唐某的信息。
王婆婆不敢想象,此生还能听到儿子那一声久违的“妈”。10月23日,她等到了。这一天,失散十四年的儿子唐某,在汶川县公安局水磨派出所民警的护送下,终于回家了。
11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汶川警方获悉,在采集唐某相关信息后,当地派出所已经为其恢复户籍。

失散14年后唐某(后排右三)与家人团聚
警民一句家常
牵出老人心中14年牵挂
这场团圆,始于一次寻常的走访。
今年9月,汶川县公安局水磨派出所民警在推进“警格”与社区“微网实格”融合工作中,来到王婆婆家拉拉家常。老人无意间的一句叹息:“假如我儿子还在,也不知道他还认不认得我……”瞬间揪住了民警的心。
随后,民警耐心坐下,倾听老人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往事。14年前,王婆婆时年40岁的儿子唐某因患病,独自外出后便再无音讯。此后的岁月里,寻找与等待,成了这个家庭无声的痛。尽管早在此前的信息采集中,警方就已记录此事并持续关注,但因当时条件有限,线索一次次中断。

民警上门走访了解信息
了解情况后,汶川县公安局迅速启动“微网实格+警格”联动机制。一场寻亲行动全面铺开。线上,汶川县公安局运用现代警务科技与大数据库进行精准研判;线下,派出所民警将寻人信息精准推送至每一个“微网格”群,广泛发动群众力量,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
转机出现在2025年9月底。
水磨派出所所长李执章与副所长杨涛在深入走访中,再次重点关注到这一积年悬案。当地警方在10月9日的大数据比对中,敏锐地捕捉到一条关键信息:成都市龙泉驿区救助站收助的一名男子,体貌特征与失踪的唐某高度吻合。
而作为长期失踪人口,唐某于2018年8月被冻结户口,2023年10月被销户。
警方相助一家团圆
母亲紧紧拥抱儿子
尽管十四年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民警拿着家属提供的旧照反复比对,经过严谨的信息复核与耐心的沟通确认,这个等待了十四年的身份,终于尘埃落定——他就是王婆婆失散的儿子。
身份确认只是第一步。为了让唐某安全地回家,水磨派出所立刻安排车辆,民警全程陪同心情激动的家属,奔赴龙泉驿区救助站。
10月23日,离家14年的唐某安心地踏上了归途。
当离家14年的儿子真真切切地再次站在家门口,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又瞬间融化。

一家团聚
王婆婆迎了上去,颤抖着伸出双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庞,泪水奔涌而出。“儿子,你终于回来了!”
这一刻,所有的等待与煎熬,都化作了这个长长的拥抱。在场民警无不动容。对他们来说,所有的奔波和努力,也在这一刻得到最好的回报。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图据汶川警方
编辑 郭宇 审核 官莉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