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嘉宾名单出炉,英记者挖苦没有西方大国,中方回应很精彩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年九三阅兵的外方嘉宾名单出炉了,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最后时刻,仍有西方媒体试图拆台捣乱,讽刺挖苦。

8月28日,中方宣布,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各大外媒立刻对这份名单投来了关注,试图从中解读中国如今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格局。

毋庸置疑,26国领导人的阵容绝对是级别高、代表性强和参与面广的体现,这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号召力,也反映出了中国对不同地区国家的重视程度。

仔细观察这份名单,就不难发现嘉宾中包含了大量来自亚非拉地区的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正在提升,也侧面表明在当今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阵营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非西方”世界正加速聚合,并且中方的精力更愿意投射到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而非西方。

这份名单同样令人关注的,还有俄朝领导人的出席和中俄朝领导人的首次公开同台亮相,这被视为地缘政治关系变化的“风向标”,但其实最受关注的还是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出席与否。

就在中方公布名单的前两天,日本试图阻挠欧洲和亚洲国家出席九三阅兵仪式,据报道,日本政府还是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亚各国不要参加中国的阅兵式和其他相关活动,理由是“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外媒不少都等着看好戏,名单公布之后,欧盟国家政府首脑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以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赫然在列,平息了部分舆论,但还有媒体不死心。

英媒路透社记者在2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捣乱,他如同看好戏一般指出,中方公布的名单上并没有所谓的“西方主要国家”,还提了个颇为挑衅和讽刺的问题: “邀请西方政要参加阅兵对中国来说有多重要?”

其实与其说欧洲主要国家的出席重要,不如说邀请这个动作本身更重要。许多西方国家是曾于中方共同抗击法西斯的盟友,中方邀请出席是对历史的尊重,也符合国际礼仪和外交惯例。

其次,这同样是一次测试,各国的回应就代表了它们当前对中国的态度,有助于中国判断国际形势,调整外交策略。就算有些国家不来,中方已经表达了开放交流的态度,也得到了应有的信息,这就已经够了。从实际情况看,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确实集体缺席了此次阅兵,但这大多数是因为在当前俄乌问题仍然严峻的情况下, 欧洲需要展现“团结”,所以不方便高调展现对中国的认可或者亲近。

好在中方也不在意有没有西方大国中 ,所以对于这位英国记者的挑刺也没有什么反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此的回应堪称精彩,他表示“我想强调的是,中方举办有关纪念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显然,路透社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中方举办阅兵仪式和西方传统思维不一样,不是用来拉帮结派或者用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和钻营算计,中方的坦荡回应反而衬托得该记者阴险卑鄙,这场无形的较量简直是精彩极了。

事实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西方不必然代表国际社会的全部,中国的发展与自信,也正在逐步超越单纯寻求西方认可的阶段。中方的目光已经放在了月球上、放在了宇宙中,西方国家的老眼光也该拓宽拓宽了。

举报
评论 0